地质地球所研究提出一种表征强es不均匀体的指数-凯发k8旗舰厅注册登录

科研进展

地质地球所研究提出一种表征强es不均匀体的指数

来源: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发布时间:2021-11-26

  电离层偶发e层(sporadic e layer,简称es层),存在于地面上方90-130 km以内的空间区域,是在风剪切作用下形成的密度显著高于周边区域的金属离子层。由于风剪切结构受到多种物理机制的调制,因此es层内常伴随有各种尺度的不均匀结构。在之前的研究中,孙文杰等(2018, 2020, 2021jgr)开发了从gnss tec数据中提取es扰动的方法,并基于统计研究得到了大尺度(大于1000 km)强es的形态结构(多为西北-东南向延展的带状结构)、运动特性(以30-210m/s的速度向西南方向漂移)和主要的产生源区(20°-45°n/100°-125°e)。然而,在es大尺度形态的内部,还伴有各种小尺度的精细不均匀结构,这些小尺度不均匀结构使得es内部具有复杂的形态特征和物理特性。另一方面,基于gnss观测数据定义的电离层指数多适用于f区不均匀体,如在赤道等离子体泡研究中常用的roti指数和幅度闪烁指数s4,由于其较低的时间分辨率(5分钟)或对es较低的敏感度,不适用于表征具有精细小尺度结构的es不均匀体。 

  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验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下,研发了一套可获得高时间分辨率tec和闪烁指数的gnss观测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在电离层不均匀体和闪烁观测网()的建设中。该观测系统在ionise观测网中主要沿23°n110°e架设,并在磁赤道区建有观测点(如图1所示)。他们在该研究中利用观测网1秒分辨率的tec,提出了一种高时间分辨率(30秒)的es指数hr-roti。图2所示为该es指数与传统的电离层指数在强es观测中的对比。由图2可见,强es结构引起的tec扰动多为几分钟左右的毛刺状突起,相比于其他指数,hr-roti能完美地捕捉和表征小尺度es不均匀体扰动的形态,并能在毛刺状扰动连续出现时将其清晰分辨。 

1 本研究用到的仪器站点分布(mlat为磁dip latitude)

2 es事件中的(a) 1秒分辨率tecs4指数,(b) 传统roti指数和本研究提出的es指数(hr-roti

  利用该es指数,孙文杰等综合多站点观测数据,对小尺度es不均匀体结构的空间尺度和间隔进行了统计研究(图3)。统计结果显示,小尺度es不均匀体结构的典型时间尺度和时间间隔分别约为2分钟和2-4.5分钟,根据以往研究中es的典型漂移速度60m/s,得到小尺度es不均匀结构的典型空间尺度和空间间隔(周期)分别约为7km7-16km,而传统的电离层指数roti 由于较低的时间分辨率并不能得到es结构内部小尺度不均匀体的空间信息。结合北京和三亚的测高仪观测结果,他们进一步研究了强es不均匀体在不同纬度对gnss信号闪烁的影响(图4)。结果表明,虽然es层密度高,但由于其厚度小,因此引起信号幅度闪烁的概率较低;由于卫星信号在更高的纬度拥有更低的仰角,信号在es层内经过的路径更长,因此在中纬(北京)和低纬(三亚)强es引起幅度闪烁的概率分别为37%12% 

3 es指数(上)和roti(下)得到的es不均匀结构的典型时间尺度(左)和不均匀结构之间的典型时间间隔(右)

4 北京(上)和三亚(下)es指数与foes(左)和幅度闪烁指数s4(右)的统计关系

  该研究首次利用高时间分辨率tec提出了一种表征强es不均匀体的指数,利用该指数分析得到了es不均匀体内部小尺度结构的典型空间尺寸和空间间隔,研究结果不仅与以往的雷达(vhf雷达、insar雷达等)观测相吻合,还为kh不稳定性调制小尺度es结构的理论研究提供了观测支撑。

  研究成果发表于空间物理学国际学术期刊jgr: space physics(孙文杰,,杨雨嫣,,杨思朋,,李怡,,,*.occurrence of regional strong es irregularities and corresponding scintillations characterized using a high-temporal-resolution gnss network [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21,126(11): e2021ja029460. doi: )。成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2020104002, 41727803, 42074190, 41904141)、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日地网和子午工程等联合资助。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