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红外光谱揭示光合放氧中心锰簇拟合物在多重氧化还原状态中的结构重排-凯发k8旗舰厅注册登录

科研进展

电化学红外光谱揭示光合放氧中心锰簇拟合物在多重氧化还原状态中的结构重排

来源:物理研究所发布时间:2021-10-11

  2021年10月4日,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在线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软物质物理实验室翁羽翔研究组(sm6组)题为“电化学红外光谱揭示光合放氧中心锰簇拟合物在多重氧化还原状态中的结构重排(structural reorganization of a synthetic mimic of the oxygen-evolving center in multiple redox transitions revealed by electrochemical ftir spectra)”的研究工作。该工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低波数波段研究了人工合成的锰簇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为光合放氧中心裂解水的反应机制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利用太阳光大规模地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在地球与生命进化过程中,具有放氧复合体的放氧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从无到有、逐渐积累并恒定在大约21%的水平,大大加速了地球演化、生物圈形成与繁荣的进程。光系统ⅱ核心复合体是光能驱动水氧化的重要场所,具有光解水放氧功能的系统ii核心复合体是一个由多个蛋白亚基、锰簇、色素分子等辅助因子组成的色素膜蛋白复合体。其核心锰簇是含有五个金属离子的mn4o5ca。其中的三个mn原子,四个氧原子和一个钙离子占据六面体的8个顶点,形成立方体结构。

  太阳光经捕光天线吸收后分步传给反应中心的叶绿素特殊对,并实现电荷分离,形成的正电荷将邻近的酪氨酸z氧化成正离子自由基,后者进一步将锰簇物氧化,驱动水的氧化并放出氧气:

\(2 \mathrm{h}_{2} \mathrm{o}-4 \mathrm{e}^{-} \stackrel{4 h v}{\longrightarrow} \mathrm{o}_{2} \uparrow 4 \mathrm{h}^{ }\)

  早期闪光诱导动力学研究表明,氧气的释放需要4个持续的闪光过程才能完成一个放氧周期。kok等在1970就提出天然锰簇物放氧中心存在一个由s0-s4的5个状态构成的循环反应模式(即kok 循环)。s0,s1,s2 ,s3 和s4分别表示放氧锰簇物的不同氧化还原状态。每一次氧化诱导的状态改变都会丢失一个电子,而每循环一次则需吸收4个光子,积累4个氧化当量(失去4个电子,积累4个质子)才能把水分子完全裂解,释放氧气后再次回复到s0态,如图1所示。


图1. kok循环示意图

  光系统放氧中心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表明,放氧中心锰簇物是由锰离子和钙离子经d1和cp43蛋白上氨基酸羧基侧链结合而形成的生物自组装结构。由于d1蛋白对强光很敏感,在体内的代谢周转十分迅速,半衰期大约为十分钟。可见,在自然界中放氧中心锰簇物是依靠生物的自修复功能实现其持续运转的。天然氧中心锰簇物的不稳定性对光合作用水裂解的机制研究也带来了相应的困难。

  2015年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张纯喜研究小组在光系统放氧中心人工拟合物的研究中获得重大进展,成功合成了新型mn4o4ca簇合物(science, 2015, 348, 690-693)。迄今为止,该类化合物是与天然放氧中心锰簇物最为接近的人工拟合物,该拟合物中四个mn离子的价态( 3, 3, 4, 4)与天然放氧中心锰簇物s1态一致,而且同样具有催化水裂解的功能。此人工合成物为天然放氧中心锰簇物裂解水过程的微观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关实验研究中,位于红外光谱低频波段(<1000 cm-1)的 mn—o键特征峰一直是指认放氧中心锰簇物状态变换过程中结构变化的重要依据。国际上利用脉冲闪光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该方向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天然锰簇物是组装在蛋白质中的,直接进行电化学氧化会导致蛋白质分解,同时蛋白质的低频峰会干扰锰核物峰位指认。另一方面,脉冲闪光引起的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是量子化的,无法实现氧化还原过程的连续调控,有可能错过某些变化细节。而人工拟合物则不然,可以进行连续电位扫描,且没有蛋白质在低频波段的干扰。

  针对上述问题,sm6课题组与长春应化所蒋俊光研究员合作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傅里叶变化光谱仪的微型密封透射式电化学池,然后通过对锰簇拟合物进行连续电位扫描,研究了锰簇拟合物(由化学所张纯喜研究员提供)的结构变化过程。研究发现,s2氧化态存在两种不同的结构,即mn1—o5是成键还是断开状态所对应于的封闭或开放锰核立方体结构(见图2)。该结论和天然锰簇物极为相似,不同的是,对于人工拟合物,s2态的闭合立方体结构比开放的立方体结构更加稳定,而这一次序在天然锰簇物中正好相反。可能的原因可归结于两者在配体分子上的差异,即人工锰簇物不存在h2o分子配体,而天然锰簇物含h2o分子配体。该工作为光合放氧中心裂解水的反应机制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审稿人认为该工作为天然放氧中心锰簇物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基准信息“useful benchmark information”。


图2.天然锰簇物(a)和人工拟合物(b)s2状态开放及闭合结构示意图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21433014, 91961203)和中国科学院前沿重点项目(qyzdj-sswsys017)的支持。

原文链接:

doi:https://doi.org/10.1021/acs.jpclett.1c02689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