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发表谷子近缘野生种长文综述文章-凯发k8旗舰厅注册登录

科研进展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发表谷子近缘野生种长文综述文章

来源: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1-05-27

  作物是作物品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物起源进化研究中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材料,同时在抗病耐逆、产量和品质性状方面蕴藏着丰富的变异类型,对遗传育种的长期稳定发展不可或缺。谷子(setaria italica)是起源于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驯化栽培历史可追溯到16,000年前,属于人类最早驯化栽培的禾谷类作物。

  谷子属于禾本科、黍亚科的狗尾草属,该属在全世球有125个种左右且分布极为广泛,除了粮食作物谷子外,其他物种均为危害农业生长的杂草,如青狗尾草(s. viridis)、金色狗尾草(s. glauca)等。虽然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已经确立了谷子是从其野生种青狗尾草驯化而来,然而谷子/青狗尾草与其他狗尾草的系统进化关系长期不清楚,这不仅阻碍了对狗尾草属系统进化关系的认知,且极大的限制谷子育种。

  早在2013年,赵美丞等(bmc genomics; doi.org/10.1186/1471-2164-14-244)就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和基于分子标记的系统进化树等方法对狗尾草不同的野生种进行了系统进化关系梳理,发现狗尾草属至少含有6个基因组型(a-f)(图1),为谷子和其他狗尾草的系统进化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近些年来随着基因组及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作物近缘野生种中蕴藏的优异基因资源得到迅速发掘;此外,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作物野生种从头驯化正在成为创制新作物的重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农业资源中心赵美丞副研究员联合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刁现民研究员在《作物学报》上发表了“谷子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及其利用研究”的长文综述,系统总结了谷子野生种的分类、基因组构成、系统进化关系和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谷子近缘野生种在谷子起源与驯化、遗传育种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谷子近缘野生种在谷子驯化及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做了展望,为从事谷子遗传育种、植物系统进化、作物种质资源、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谷子近缘野生种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        

  农业资源中心的赵美丞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刁现民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1000700/2019yfd1000701, 2018yfd1000706/2018yfd1000700),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6-13.5-a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1634)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20503004)资助。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