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追记半导体科技界的一代宗师黄昆 -凯发k8旗舰厅注册登录

 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办事指南
 
创新风采录
凯发k8旗舰厅注册登录 >> 党的建设 >> 创新文化 >> 创新风采录
 
科学时报:追记半导体科技界的一代宗师黄昆


科学时报 7月8日     作者:易蓉蓉 

    在世界物理年里,中国物理学界痛失栋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昆于7月6日与世长辞。
    “渡重洋,迎朝晖,心系祖国,傲视功名富贵如草芥
    攀高峰,历磨难,志兴华夏,欣闻徒子徒孙尽栋梁。”
    这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师生在黄昆先生70华诞时赠送的一副对联,也是他一生的最好写照。
    7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黄昆先生工作了28年之久的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一走进研究所大门,只见朵朵小白花缀满绿树枝头,写着人们对黄昆先生的无尽的哀念。夏蝉也不再长鸣,想让不知疲倦的黄昆先生享用无边的宁静。几位工作人员忍住内心的悲痛,正在布置即将对外开放的灵堂。灵堂摆满花圈和挽联,正中间,戴着贝雷帽的黄昆先生儒雅地微笑。
    黄昆先生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从理论上预言了与晶格中杂质有关的x光漫散射,以后被称为“黄散射”;这个理论在上世纪60年代获实验证实,“黄散射”已发展成为一种能直接研究固体中微观缺陷的有效手段。他的多声子跃迁理论,以“黄—里斯因子”而著称于世。他提出关于描述晶体中光学位移、宏观电场与电极化三者关系的“黄方程”和由此引申的电磁波与晶格振动的耦合,即后来称为极化激元的重要概念。从“黄散射”到“黄方程”,从“黄—里斯因子”到“玻恩和黄”,以至“黄—朱模型”,黄昆院士在固体物理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块块丰碑。
    1951年黄昆先生与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导师玻恩合著《晶格动力学理论》一书,直到1985年还第三次再版,哺育了世界几代科学家的成长,被誉为固体物理学的“圣经”。
    黄昆先生的严谨在科学界是有目共睹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认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不是在美国做研究,而是1942年在西南联大和当时担任助教的黄昆同住一宿舍的时光。当时黄昆和杨振宁喜欢纵论天下。有一次,为弄明白量子力学中“测量”的含义,他们从白天一直讨论到晚上,最后又从床上爬起来,点亮蜡烛,翻看权威资料来解决争论。杨振宁说正是这些“执著”的争论,使自己找到了科研的感觉。
    和黄昆先生为师为友数十年的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夏建白,曾说黄先生让人“害怕”,因为黄先生对自己、对他人要求都比较严,不追求数量、频繁出成果,而是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工作。黄昆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也严格要求中青年科研人员,对他们撰写的论文往往多次修改,以致于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有时覆盖了原稿。
    正是这种严谨的精神,使黄昆30多岁时的研究成果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考验,相关论文至今仍年均被全世界的同行引用6至7次。
    从1951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到1977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半个世纪来,黄昆先生对高等学校中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的教学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甘子钊院士、秦国刚院士、夏建白院士、吴思诚教授……黄昆先生的学生大多已成为中国物理方面科研和建设的中流砥柱。记者向半导体所有关人士表示希望采访黄昆先生的同事学生,这位人士为难地表示目前他们心情悲痛,将另安排时间采访。
    2002年,黄昆院士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得崇高的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一再委婉地拒绝媒体的采访,仍是每天坚持去半导体所坐上半天,不停地写、算、思考,并坚持和年轻人交流……
    今天,黄昆院士带着他未竟的事业驾鹤西去。他的同事、学生将继承他的遗志,为中国半导体科技的发展继续奋斗。  
   
 

 
 
 
凯发k8旗舰厅注册登录 copyright 1996-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京区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106号
电话/传真:(010)62661266/(010)6266124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email: dwxcb@cashq.ac.cn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