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制甚至根除艾滋病,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科学家面临的重大课题。郑永唐,这位由“西部之光”和中科院创新工程哺育和培养起来的青年科学家,以出色的成绩,为这个重大课题努力奋斗着。
郑永唐从事免疫学和病毒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多年?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20多项国家、中科院和云南省的科研项目,尤其在中草药和天然化合物抗hiv活性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他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多篇,申请国际专利一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2002年他被授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学科带头人”称号,2003年被中国科学院授予“中国科学院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1995年5月,郑永唐参与建成了从事hiv研究的“中国科学院昆明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实验室)”,这是2003年sars爆发前中科院唯一的bsl-3实验室。2003年,为了开展sars方面的研究,他又主持建成了新的bsl-3实验室和可进行18只灵长类动物研究的absl-3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bsl-3实验室是全国少数几家获准可从事灵长类动物危险微生物感染模型实验的absl-3实验室,为全国各科研机构和医药集团进行艾滋病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天然药物资源,加速抗病毒天然药物的研究步伐,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天然药物,郑永唐又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西南基地抗病毒天然药物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首次以猴艾滋病病毒为对象,建立了适用于无p3实验室条件时筛选aids药物的体外实验模型,在国内较早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外抗hiv药物筛选和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与国内外30多家研究单位开展了抗hiv药物的合作研究,筛选和研究了来源于动物、植物和海洋生物中分离纯化的2000多种化合物的抗hiv活性,发现了酒花查尔酮、黄芩甙锌等一系列新天然化合物具有极显著的抗hiv活性。
郑永唐和其他科学家一起首次发现了天花粉蛋白(tcs)有抗白血病和淋巴瘤的作用,tcs抗艾滋病的效果可能与其选择性的细胞毒性有关。他们通过检测发现,tcs抗hiv-1活性与其抗hiv活性主要与核糖体失活的活性相关,但又不是唯一的因素。
郑永唐与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陈纪军博士一起,从筛选抗hiv活性有效的天然化合物中,选择8种抗hiv作用靶点不同的天然化合物组成“奇士乐”复方,经aids治疗国家定点临床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在河南省商丘地区临床试用10名患者,初步效果显著。治疗艾滋病新药“奇士乐”胶囊的研究已获2004年国家科技部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和云南省科技厅新药研究开发专项的经费支持。
郑永唐还与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吉开博士合作,从云南产高等真菌发酵液中大量提取分离精制得到一个结构新颖的具有抗hiv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命名为炭球菌素,为一新的结构骨架类型。目前,治疗艾滋病新药“炭球菌素”研究开发已获2004年云南省科技厅新药研究开发专项资助。
利用bsl-3实验室平台,郑永唐研究的多种抗hiv药物,如天花粉蛋白突变体、西夫韦肽和tcs-pes等均完成了国家药品和食品监督管理局所要求的临床前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他还完成了抗aids中药“唐草片”临床试验中部分试验患者的cd4、cd8测定,该中药于2004年4月8日获得sfda批准临床应用,是我国批准临床应用的第一种用于改善艾滋病症状的中药,使昆明动物所成为全国少数几家具备进行符合sfda抗hiv药物研究条件的单位。
在2003年抗击sars的斗争中,作为sars研究攻关小组副组长的郑永唐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科学院和所领导布置的sars研究任务,具体负责sars研究技术层面和改扩建p3实验室的工作,提出并主持了“建立sars病毒感染灵长类动物模型”、“应用灵长类动模型进行sars病毒疫苗和药物的效果评价”、“抗sars病毒药物细胞与分子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天然药物研究”、“sars病毒特异蛋白的表达、诊断和治疗性抗体的研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同行一致好评。
?(本栏目与科学时报社合办)
(科学时报记者 王雨宁)